“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三十期科技支教顺利开展
2016年12月8日星期四下午3时许,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三十期科技支教如期举行。本次支教活动由电气青协志愿者指导中心干事陈辉,管渝带队,共8名志愿者一同前往璧山保家希望小学,为孩子们讲解了光的传播路线以及光的折射。
在本次支教前,志愿者们进行了人员安排,教案书写,实验了解以及器材准备等工作。12月8日志愿者们经过约1小时30分钟的车程,提前抵达璧山县保家希望小学,并于下午三点,志愿者们走进三间教室,开始了本次课程教学。
上课伊始,志愿者先对进行了关于生活中的发光物体的提问,使孩子们对本期支教的主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演示日光灯和手电筒发出的光线的不同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提升了同学们对本期课题的兴趣,同时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起来。
随后,志愿者们放映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教学视频,先通过真实现象的展示让同学们掌握了日食月食的原理,之后志愿者们用手电筒代替太阳,用大小两个球体代表地球和月亮,为同学们还原了这一过程,使同学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接着志愿者又进行了“被水折弯的筷子”的实验,引出光的折射的概念,让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对实验现象的看法。然后,志愿者进行了趣味实验——“单眼脸”,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学习到人体对光线的处理的相关知识。
进行讲课的同时,志愿者们让孩子们走上实验台,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小竞赛,加深了孩子们对光的一系列现象和知识的理解,提升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提升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台上同学进行实验的同时,台下同学也在踊跃向志愿者们提出对实验现象的疑惑,志愿者们也耐心地为他们进行解释。最后,志愿者们对实验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总结梳理,本次科技支教也到此结束。
这次支教活动是2016-2017学年的第七次支教活动,经过前几期的科技支教,志愿者们的讲课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效率也提高了不少。相信在本学期剩余的科技支教中,志愿者们的授课水平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我们的科技支教得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