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
实验室概况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

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以2000年批准建立并对外开放的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基础,整合输变电安全科学与电工新技术、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电工新技术3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及西部雷电科学与防护技术研究中心,于2007年获科技部批复立项建设,面向西电东送、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力利用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前沿,开展电力装备及系统安全基础、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努力建成电力安全领域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力量及国际一流研究基地。

实验室在输配电装备自然灾害防御、输配电系统及装备可靠性及安全监测方向形成优势特色,向新能源发电、电力储能、电力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拓展,将极端环境电力、军用特种电力能源的安全作为新方向,深度融入人工智能技术。

现有四个研究方向:①电力装备自然灾害防御;②智能电力装备及安全防护;③可再生能源电力安全利用;④综合能源电力系统运行安全。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项、国家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4项。面向电力安全的国家重大需求,在复杂气候环境输电安全、复杂多物理场超特高压电力装备安全、新能源电力装备及系统运行可靠性等方面取得引领国际发展的成果,在先进电工材料和服务国防需求的特种电力能源系统方面取得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

建成了世界首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集电网、风力机、飞行器覆冰研究于一体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在建设我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重庆璧山)。

 

1 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 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重庆璧山)

实验室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中、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李文沅为学术带头人,以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获得者蒋兴良、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廖瑞金、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冉立、国家杰青谢开贵为四个方向学术带头人,形成12个研究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241人,包括研究人员221人、技术保障人员15人、管理人员5人。固定研究人员中40岁以下占比55%30位青年骨干正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或重大工程任务;40位青年骨干在国际期刊或国际会议任职。拥有中国工程院士2人,国家级中年领军人才16人,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15人,省部级青年拔尖人才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