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
IGBT是功率变流产品的“CPU”,其具有易驱动、控制简单、开关频率高、导通电压低、通态电流大、损耗小等特点,国产化高压大功率器件是其发展趋势,在轨道交通、智能电网、航空航天、船舶驱动、新能源装备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失效机制、建模、测评和调控等可靠性研究对装备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装备可靠性评测研究”系列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装备可靠性评测研究”系列,围绕大功率IGBT器件,从不同的应用场景、器件本身出发探究其失效机理和可靠性建模方法,以及从组件-装备揭示其热应力特性和可靠性增强技术,以促进国产化器件安全可靠运行及工程应用。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装备可靠性评测研究”系列为重庆大学李辉教授研究团队成果,该团队隶属于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安全可靠运行开展研究,团队拥有较为完备的材料-封装-器件-装备的仿真与实验平台。

▋基于项目
本系列成果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能电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压接型 IGBT 器件封装老化失效演化机理及测评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项目“机车牵引变流器IGBT全生命周期劣化机理及态势感知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风电变流器热应力疲劳寿命评估及控制策略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柔性直流输电装备用 IGBT 器件测试与可靠性技术研究”、“压接型SiC IGBT器件可靠性提升”,首批山西省揭榜挂帅项目“大功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封装技术”,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课题“高效和可靠风力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的合作研究”,国家自然基金中英国际合作项目课题“适应近海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能量转换系统建模、优化及设计” ,工信部高技术船舶科技项目 “海上风电场智能控制及管理平台研制”等。

▋图书介绍
01 《压接型IGBT器件封装可靠性建模与测评》

02 《柔性直流换流阀IGBT器件及模组可靠性评测》

03 《风力发电变流器IGBT器件应力特性及主动热调控方法》
大功率并网风力发电机组及规模化风电场的安全可靠运行对提高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电网能力以及降低风电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风电变流器作为大功率风电机组电能回馈至电网的关键控制通道,是影响大功率风电机组及入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风能具有间歇性,风电机组会产生长时间、频繁和大范围的随机出力变化,作为电能转换单元的风电变流器将持续承受剧烈的交变热应力冲击,导致变流器在风电并网运行中的可靠性变得脆弱。由此,大功率风电机组安全可靠地并网,对变流器的运行可靠性提出严峻的挑战。《风力发电变流器IGBT器件应力特性及主动热调控方法》全面阐述风电变流器IGBT器件应力特性及主动热调控方法。

团队简介

李辉,博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020-2024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输变电装备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电子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人工智能与电气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绿色电机系统专业委员会专家。长期从事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封装及可靠性、风力发电系统控制、复杂环境下新型电驱系统设计与控制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项,中丹、中英国际合作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1项,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创新发展奖二等奖1项,发表高质量论文80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件,转让10件,软件著作权5项。

赖伟,博士,重庆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容量电力电子器件及装备可靠性测试、失效机理分析、寿命建模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一完成人1项、第二完成人1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IEEE-TPEL、IEEE-JESTP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近五年在Google被引用1100余次。

姚然,博士,重庆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多物理场建模、失效模拟、可靠性评估及其系统应用等方面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9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创新奖一等奖1项,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创新发展奖二等奖1项,在IEEE-TPEL、IEEE-JESTP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