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0%以上的天然气供应、1/3的电力供应,都来自于有着30年历史的申能集团。对于一个超大城市,一次电力供应短缺、一季用气紧俏都会成为严重问题,能源保障做好了融于无形,做不好却事关重大。
“被忘记”的申能集团从来没有忘记不断创新为城市能源保障加码,它的成绩单中有外高桥第三发电厂这一全球清洁煤电标杆,也有斩获亚洲燃机金奖的临港燃机等一批引领行业清洁低碳发展的高品质电源工程……在吴建雄看来,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充足对于申能来说只是第一步,这些年来他们一直追求对环境友好的清洁性、城市运营的安全性、客户用气的便捷性,做好特大城市的主要能源供应商和引领能源行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于无声处为城市打下坚实的能源之基。
闻不到的节能减排
用绿色守护一方蓝天
谈及发电,大众总是习惯于把煤电放置于清洁能源的对立面,但是清洁绿色的蓝天保卫战就一定要把煤电“踢出局”么?吴建雄告诉记者:“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一直讲‘富煤缺油少气’,这是中国能源工业发展无法回避的现实。这意味着,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会持续存在,因此能源绿色发展的内涵一定是多维度的,要两条腿走路。”
吴建雄介绍,申能的绿色发展以节能减排为最终目的,一方面大力推动煤电高效清洁发展,另一方面着力拓展清洁能源,提高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外高桥第三发电站项目(后简称“外三”)自2008年投产后,连续刷新纪录,2011年供电煤耗创造了276克/千瓦时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率先冲破280克/千瓦时最低煤耗整数关口的电厂。看似普通的煤耗数据,吴建雄算了一笔账:2011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是330克/千瓦时,相当于外三发一度电可以节约标煤54克,按照当年外三发电量125亿千瓦时折算,同样的发电量,外三可节约67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70万吨。
吴建雄告诉记者,外三技术成果已经全部应用到申能系统机组,并且走出上海,为系统外发电企业改造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相当于再服务了一个申能,为煤电清洁发展作出了贡献。而申能集团正在安徽淮北建设的一台135万千瓦新机组,预期煤耗是251克/千瓦时,将为中国煤电的清洁高效发展树立起新标杆。
煤电高效清洁利用除了低煤耗,还有低排放。2017年申能在上海的控股电厂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这三个排放指标均远优于新国标,甚至好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率先全面实现了超净排放。
发展清洁能源,申能除了做大天然气发电和可再生新能源规模,还积极探索在交通领域的清洁替代工作。“近年与上港集团合作,围绕‘绿色港口’建设,推动港区集装箱卡车等大型车辆从柴油向LNG(液化天然气)的清洁替代。”吴建雄透露,目前申能已经在港区建成LNG加气站7座,完成了上海集装箱港区LNG加气站全覆盖,服务LNG集装箱卡车1300多台。
由港到江,由路上“跑”的到水上“游”的,吴建雄说,申能正在积极推进上海内河船舶的柴油清洁替代,“滨江沿岸是上海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人们漫步其间欣赏着黄浦江过去与今天交汇的光景,一艘轮船跑过,如果留下的是一股柴油浓烟,实是为这幅画卷留下了‘污点’。”
目前,申能已经对黄浦江上的四艘垃圾运输船进行了LNG加注改造,并投入运行试点,上海第一座船舶岸基LNG加注站——老港固废基地LNG船舶加注示范站已实质性启动。吴建雄说:“下一步,我们正在设想与上港集团合作在长江沿岸布点,结合长江两岸环境的整治,推进长江航运船舶的LNG化,为气化长江做出贡献。”
看不见的安全体系
于寂静处织起能源保障之网
“提到深夜工种,人们能想起环卫工、电工、铁路工,其实还有一种在黑暗中进行燃气安全检测的天然气巡线工。”吴建雄介绍说,为了坚守住深夜燃气安全防线,城市中巡线工人拿着专业仪器走街串巷、挨家挨户检测燃气浓度,郊野外也有一群工人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地查看天然气管线。
当城市对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的依赖性不断加大的时候,申能一直都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上海这一能源资源输入型的超大型城市,发展天然气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供气安全,其中就包括气源安全与运营用气安全。
吴建雄告诉记者,1996年申能集团成立后,就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着手投资天然气产业,从东海平湖油气田开始,到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再到燃气销售,用了将近20年时间,投入资金近300亿元,构建形成了天然气“X+1+X”全产业链和多气源供应保障体系。
“第一个‘X’指多气源,包括洋山液化天然气、西气一线、西气二线、崇明北线、东气、川气和五号沟LNG,多元共济。‘1’是指一张网,2.3万公里高中低压管网统一调度,高效运作。第二个‘X’指多元销售,5家区域销售公司,加上新设立的能源贸易平台,平衡需求。”吴建雄解释道,这个供气体系的建立有力保障了上海能源结构优化升级进程。
去冬今春,上海供气做到了不断不限不乱,在保障本市供应的基础上,还“南气北调”支援了全国,形成了“上海经验”。吴建雄分析说:“‘上海经验’的原因就在于上海的多气源,很好地利用了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形成相对充分的储气调峰能力,并通过‘一张网’实现高效调度,通过下游电气联调,保障了供需平衡。”
深埋于地下的管道,构筑成城市坚固的能源供应网,那些忙碌于深夜的身影,守护住城市最敏感的安全底线。
吴建雄说,城市管网不放弃任何一个“盲点”,崇明岛原来没有外部输气管道,岛上的管道气主要通过船舶和槽罐车运到岛上燃气站,成本高且供应有限,无法满足崇明岛用气需求,也加重了岛上居民的用气成本。为了把天然气送上岛,申能与中石油、江苏合作,建设“如东—海门—崇明岛”输气管道,于2017年10月正式投产,成为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后送往上海的第三个通道,并配套建成78公里崇明岛天然气管网主干管道。
“崇明岛上的燃气配气管网建设工作完成后,崇明岛将实现南北双向供气,正式纳入上海天然气‘一张网’,岛内居民燃气价格也从每立方米5元多降到3元多,实现了与市区燃气价格的统一。”吴建雄介绍。
面对油气需求与日俱增、区域发展愈发联动的未来,吴建雄表示,申能集团将掌控更多上游油气资源,并探索建设长三角能源基地,“上半年,我们中标了新疆塔里木盆地柯平南油气区块,也积极探索引入北美、中亚的天然气资源。同时申能也将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围绕入沪能源通道,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储备调峰设施和市外电源基地建设。”
触不到的智慧内核
执着创新提升能源服务效能
能源资源利用的高效能为城市环境清洁助力,能源保障体系的智能高效能为城市安全运行护航,而在客户端工作与服务的高效,则为这个城市的营商环境优化添砖加瓦。
吴建雄介绍,申能将优化燃气接入环境,提升燃气接入效率和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工作,开展了“优化营商服务双百行动”,通过流程再造和信息化手段,实现用气申请一口受理,客户用气申请最多跑一次,将用气办理业务周期缩短了35%。
申能充分利用962777燃气热线、“燃气微客服”APP平台,与上海市100多个服务网点编织成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标准化专业服务,燃气热线24小时全年无休处理用户来电,规范服务执行率保持97%以上。同时,电子账单和无线智能表的应用使得服务信息随时查,大大减少了用户的麻烦。
目前申能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燃气业务流程进行全面升级,吴建雄介绍,申能的“智慧燃气”建设将以“智能管网、智能调度、智能服务”为抓手,发挥信息技术的核心生产力作用,以“云理念”打造基础设施和各类应用平台。
管网是燃气企业的生命线。申能的“智能管网”是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管网地理信息、信息感知等技术,实现燃气管网设施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量化管网安全评估,更新改造辅助决策、实时巡线测漏等智能应用,实现管网安全可控。
随着城市燃气供应规模日趋增大,供应的可靠性、事故应急的及时性要求日益提升,同样峰谷差的动态变化,对调度的智能化要求也不断提高。吴建雄表示,申能集团正积极建设“智慧调度”,努力整合气源、管网、客户端等供应链数据,完善燃气智能预测、管网预警、区域燃气供求实时分析等技术,做到燃气全网智能监测和平衡,从而实现调度的高效和及时。
在实现“智慧管网”“智慧调度”保障高效安全供气的基础上,申能通过“智慧服务”——包括线上平台燃气“微客服”,使居民在家中就能实现对燃气业务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我们也正在与腾讯公司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推进能源大数据、互联网能源服务等,打造‘互联网+能源’的能源产业生态链。”吴建雄说。
闻不到的节能减排、看不见的安全体系、触不到的智慧内核,这些“无感”背后的“实干”组成了申能“被忘记”的原因。吴建雄表示,申能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发展的践行者,未来将着力在主业空间拓展、能源综合保供、协同创新体系、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做一个“被忘记”却值得信任的特大城市能源保障者。
原标题:吴建雄:做一个“被忘记”的 特大城市能源保障者